为深入探索数智化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创新发展领域的应用前景,加强校馆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联动,9月24日,艺术设计学院院长马牧群一行赴甘肃省博物馆参加“丝路菁华交流互鉴:数智化驱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学术研讨会”。
此次研讨会由甘肃省博物馆主办,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数智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子商会、甘肃省博物馆协会联合协办。研讨会以“科技赋能文博”为核心导向,精准聚焦文化价值传播、智慧服务提升与传统文化活化三大议题,旨在以数智技术为笔,为博物馆事业注入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故宫博物院、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匈牙利国家博物馆驻华代表等国内外知名文博机构负责人与高校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数智化转型赋能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展开深度研讨,为新时代文博事业发展凝聚智慧力量。
会议期间,学院师生认真聆听了博物馆数智化领域专家关于博物馆行业发展的“大变革”,“AI+文博”“AI+文旅”理念,大数据、人工智能在文物修复、藏品管理、线上展览等方面的实践案例;参观了甘肃省博物馆“丝路文物展”,近距离感受数字技术还原的丝路文化场景,直观了解文物数字化保护与展示的前沿成果,进一步加深了对专业领域与文化遗产保护融合发展的认知。
会后,马牧群结合艺术设计学院在文化创意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文物数字化保护等领域的教学科研成果,围绕“数智化技术与博物馆视觉传达设计创新”与学院参会师生作了交流。他指出,艺术设计学科要主动对接博物馆数智化发展需求,将丝路文化元素、文物保护理念融入教学设计,通过“数字技术+艺术创作”的融合模式,为博物馆展览展示创新、文化IP开发、社会教育拓展提供创意支撑,同时也为学生搭建“理论学习—实践创新—行业对接”的培养链条。
此次参会是艺术设计学院响应文化数字化发展战略、推进产学研融合的重要举措,不仅为师生搭建了与行业前沿对话的平台,也为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了新思路。下一步,学院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持续深耕数智化设计与丝路文化传承的交叉领域,为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讲好新时代丝路故事贡献高校力量。
学院2025级班主任以及部分学生参加会议。
撰稿:杨玉萍 杨再乾 摄影:何斌 审稿:马牧群